近日,由共青团中央、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多家单位联合发起的“美丽中国·青春行动“2025年青年绿色长征科考实践活动立项名单正式公布。该活动是面向全国高校青年开展的重要实践育人项目,旨在引领广大青年深入基层一线,投身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伟大实践,鼓励青年学子将专业知识和青春热血挥洒在祖国大地上,用实际行动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此次国家级科考实践活动中,我院“践行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实践队表现卓越,成功入选。队员们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内蒙古多地开展生态调研,足迹遍布乌梁素海、大青山、黄河沿岸等区域,考察湿地、山地、河流、农田等多样生态系统,以青春之力探索绿色发展路径。我们将继续弘扬绿色长征精神,以更坚定的信念、更扎实的行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勇担使命、不断创新,共同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崭新篇章,为美丽中国贡献青春力量!

活动回顾
山地生态考察 守护林草生命共同体
清晨的阳光洒向大青山,队员们背着鼓鼓的行囊钻进山里。他们手里握着铲子、摄像机,臂弯夹着标本夹,腰间还挂着分类收集袋,装备齐全地开启植物“寻宝”之旅。前方的同学蹲身草丛,用铲子轻掘根系,像呵护婴儿般提植株入袋;后方的伙伴紧随其后,将鲜绿枝叶平整压入标本纸中。这些带着泥土芬芳的标本,最终变成了详实的植物科普图,为区域生态数据库添上了鲜活的一笔。

深入湿地调研 见证生态修复成效
乌梁素海的晨雾中,一声轻呼划破宁静:“快看!大白鹭!”队员们屏住呼吸,相机快门声与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交织在一起,鸟类种类、行为特征连同周边水域环境都被细致记录下来。别过乌梁素海的晨光,队员们赶赴机场林地。由于鸟易误闯机场,他们随工作人员巡查,期间救下翅膀受伤的长耳鸮,小心翼翼为其清理伤口、包扎喂食。当看到康复的鸟类重返蓝天,队员们脸上绽放出比阳光更灿烂的笑容。红隼、长耳鸮等保护鸟类的放归记录,成为湿地生态修复最生动的注脚。


探访农田基地 感受科技兴农力量
在乌梁素海南岸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科技的力量让队员们惊叹不已。北斗导航播种机在田间精准作业,屏幕上跳动的定位数据诠释着 “智慧农业” 的魅力。在盐碱沙荒地改良区,曾经的不毛之地如今长出茁壮的作物。队员们撸起袖子参与田间劳作,在小麦套种辣椒的田垄间,亲身体验着科技兴农的神奇力量,将改良经验一一记录在册。

转化实践成果,贡献青春智慧力量
为把调研里的故事、生态里的知识讲给更多人听。队员们将鸟类观测数据绘成生动的科普图。灰头绿啄木鸟的钢蓝色羽翼、大杜鹃的 “布谷”鸣唱、金眶鸻的金色环纹都跃然纸上。他们带着这些满是自然气息的“礼物”走进校园和社区,讲述生态故事。当孩子们指着科普图问“这只鸟住在哪里”时,队员们知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种子已悄然种下。(生态环境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