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8日下午,生态环境学院在笃行楼407举办“2024年校级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中期检查”汇报会。王志红、娜仁、门中华和左轶璆四位老师参加中期检查并汇报,学院全体教师参加交流,汇报会由朱丽书记主持。
构建知识图谱,赋能专业课程改革
王志红团队以项目为驱动,系统开展《普通动物学》课程中文题库建设。基于教材与教学大纲,团队对核心知识点进行了结构化抽取,完成课程资源的多维度标记,构建知识图谱。通过实践验证,该模式有效提升了知识体系的逻辑性与教学精准度,为信息化教学提供了可复用的资源框架。

阶梯式教学法助力专业英语口语突破
娜仁团队聚焦《生物专业英语》课程,创新推出“阶梯式”口语教学法。通过分层设计教学内容与实践活动,构建从基础表达向学术交流进阶的路径。改革后,学生专业英语应用能力显著提升,能够熟练运用学术英语进行科研汇报与国际交流,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注入了新动能。

课程思政全覆盖,打造“行走的育人课堂”
门中华团队将《生命科学概论》课程拆分为16个专题模块,创新性地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通过案例分析、模拟项目等实践环节,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年均受益学生超100人。目前,该项目的课程思政建设正处于从实践探索向理论升华迈进阶段。

顶层设计引领,构建三全育人新范式
左轶璆团队以课程思政为顶层设计核心,重构《景观生态规划》教学大纲,建立“目标-实施-评价”全链条思政教育体系。团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度融入专业教学,创新“规划任务引领+模拟项目驱动”双轨模式,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的协同发展,形成“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生动格局。

以上四项改革项目均注重成果转化,相关教学案例已应用于实际课堂,显著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未来,生态环境学院将持续深化教学创新,推动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深度融合,着力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体系,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提供坚实支撑。